社區劇場系列活動:夜探大稻埕-記憶編織工作坊|工作坊回顧

【社區劇場系列活動:夜探大稻埕-記憶編織工作坊|工作坊回顧】
夜探大稻埕,編織屬於你我的大稻埕故事!

_感覺就像在看名畫,不再存在於大稻埕這個空間,在疲憊的一天後感覺特別明亮。
_那樣的一條長梯,像通到了天堂,在梯的盡頭似乎有著很多悲歡離合和很多歡笑眼淚或者心痛的故事正在發生。
_很喜歡傳統與現代並存的氛圍,只是過去的我像個旁觀者,走過路過但很少去”感受”。
_穿梭在不同業種商店,感受不同氣味。

從思劇場到埕樂通,
當我們將信任交給空間、交給夥伴,就算閉上雙眼遊走,
我們感受到的安全感甚至比親密家人間來得多,
我甚至可以自在地跑起來,就像漫步在雲端。

◼︎矇眼遊走在夜晚的大稻埕,我聽見…

_我聽見雨點打在屋頂上、帆布雨遮上的聲音。
_一位準備上貨車的司機停了下來,親切的說讓我們先走。
_屋簷下的小燕子在交談對話。
_公車、機車、汽車很急躁的城市聲音,把騎樓的人的氣息聲都掩蓋過去了。那些機械的聲音讓人在感受空間時變得很狹窄。

◼︎消失與存在建構的,這裡是生生不息的大稻埕

_很少有機會這麼近距離的隨意地走在這個空間裡,感覺還有很多地方等待我去探索。
_透過夥伴們的分享更有溫度、氣味與情感的認識迪化街這個地方。
_夜晚的迪化街並不是座死城,在店家關門之後,這條街為夜歸的大稻埕住民留下一盞燈。
_每次我來到大稻埕,都會察覺一些變化,可能是新的店家、新的文創基地或新的活動,很喜歡傳統與現代並存的氛圍。

◼︎夜探大稻埕,我最有感觸的空間…

波麗路西餐廳

那裡是台灣最早的西餐廳之一,可以想像從民國初年的紳士淑女都在那裏交際應酬約會。空間布置都很老舊,但卻又散發著體面的感覺。
有一種說法是,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被抓的人,被抓捕的當下還在波麗路餐廳享受著西餐美食。我自己也曾去過波麗路餐廳,有著和前男友的回憶。
以前看過一本小說叫做《紫色大稻埕》,每當行過波麗路西餐廳總會不經意地帶入小說中的故事:
一對90多歲的老人約在波麗路餐廳見面,他們曾是一對戀人,也是一對政治犯,一個外省人,一個台灣人。
他們約會在那間餐廳回憶當年發生的白色恐怖,他們的獻身,以及他們從未消散過的戀情,在這個失憶的城市以及不屬於他們的新時代,拒絕遺忘,重返現場。

154號勝豐食品行

幾十年歷史的手繪看板因日曬而褪色,我想像著第三代店長把看板補完色後,召開「看板再生記者會」,
也許只會有兩三位公民記者、幾位老顧客到場,但當年逾90歲的第一代店長看到回復原貌的看板,
彷彿回到年輕時和老婆來到此地打拼的時光,而笑得闔不攏嘴。

很高興這次能參與工作坊,對大稻埕有更貼近的認識!
🙌🏻很高興這次有各位的參與,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大稻埕故事🙌🏻


主辦單位:Thinkers’ Studio 思劇團
協辦單位: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
創作團隊:複象公場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Copy right. 邱条影室 邱垂仁/Thinkers’ Studio 思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