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書寫員:林顥恩
當藝術家完成一個創作後,通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讓大家看見。此時若只透過藝術家自身的名氣去拓展,往往是不夠的,即便是社會上已大紅大紫的名人,也還是需要行銷的參與,讓作品傳遞的更遠。這種「想被看見」的需求,即是行銷存在的原因。但有時在藝術家眼裡,行銷會被認為很商業而被討厭。究竟行銷是怎麼樣的存在,而與藝術家或業主是什麼樣的關係,即是今天課程的重點。本堂給藝術家的行政課邀請到「元寸田田工作室有限公司」營運總監——田珈伃老師來為大家介紹。課堂中老師以輕鬆的方式介紹行銷的概念及工具,並在與學員的提問互動中分享了許多經驗及訣竅給大家。
只要夠了解產品,賣什麼都不是問題
開始做行銷的第一步,要先確定自己要賣的是什麼樣的產品。是一檔演出的票券?或是節慶活動的氛圍?抑或是場館空間的沉浸式感受?任何東西都可以作為行銷的標的,並要在開始前先釐清產品的「定位」,才能讓後續的行動與目標方向一致。市面上可以用來分析產品定位的方式有很多種,而課堂中珈伃老師分享了她最常使用的方式——STP分析。
- Segmentation 市場區隔:依照標的性質將市場區隔出不同類別,像是舞蹈、音樂、戲劇、科技藝術等。
- Targeting 目標市場:再進一步聚焦,鎖定例如學生、女性、上班族等可能會對標的感興趣的群體。
- Positioning 產品定位:為標的找到最合適的註解,例如:「顛覆感官認知,感受最純粹的視聽衝擊」,一句話能夠讓受眾留下鮮明的記憶點。
也可以透過「關鍵字」的方式來聚焦產品的目標定位及內容方向,像喜劇節目樣式很多,如果使用關鍵字「#周星馳」就會有一定的想像,再來聚焦。這樣的目的對外不只可以做為宣傳代號,讓觀眾快速認識這次的作品,對內也能讓團隊彼此確認共識、凝聚目標。
行銷可以分為五個階段,認知→訴求→詢問→行動→倡導。透過多種管道的廣告曝光,讓觀眾知道這次的活動。通常觀眾要被觸及5次以上才會有下一步動作,進而去搜尋及詢問更多活動內容或口碑,最終購票、安排時間參與活動。而在活動結束後的分享倡導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一次一次的分享及累積,建立「口碑」,去擴展更多觀眾及粉絲,讓觀眾在下一次的活動能跳過詢問階段,更快速的行動。
在課堂中,曾一度接不上老師的分享邏輯,赫然發現老師是以與筆者不同面向,藝術家的角度出發,瞬間爆出對珈伃老師的崇拜。不只是行銷本身,與藝術家的關係更是本堂課程的一大重點。參與今天課堂的學員很多元,從年輕學生到已在藝文領域路上的前輩都有,甚至前輩裡不只有藝術行政,更還有藝術家一起到場學習。
在彼此信任中一同前進
行銷是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橋樑,並且是一種「有機」橋樑,沒有固定形式,在面對不同產品或對象時要能夠調整對話的模式,保持對話暢通及「彈性」,以順利達成目標。做行銷活動時會需要大量跟產品有關的素材來操作使用。素材的取得可以透過參與製作過程,像是參與排練從旁觀察,或是透過與藝術家聊天,一點一點地挖到素材並轉譯成目標觀眾可能會喜歡的文案,提供方案建議給予藝術家做決定。此時藝術家若能與行銷多分享,將會是給予行銷最大的助力。藝術家與行銷間若能「相信彼此」,了解彼此的角色並共同為了藝術分享自己能提供的資源,將能一起達成目標,使作品讓更多人看見。
跟上潮流趨勢,讓行銷更有力
除了了解行銷的概念之外,要如何活用現在社會的資源工具也是很重要的。珈伃老師分享了多種不同的工具及方法,也簡介了各種工具的使用技巧,像是傳統行銷的用意、六種數位行銷的工具等。傳統行銷媒介看似已不是現代社會主流的管道,但其實在開發陌生觀眾及在對特定族群或場合也是很有幫助,甚至再搭配科技追蹤碼的埋設回收資料,可以進一步的分析效益,累積更多潛在客群資訊。相對於傳統行銷手段,數位行銷的工具及內涵更為廣大。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網站分析工具、社群行銷工具、內容行銷工具、EDM、數位廣告工具,每一個用法及效益都非常不一樣,並不是任意使用一種或是投入金錢即可獲得預期成效。最重要的是「了解需求」,選擇「符合預算」且「合適上手」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執行,「持續」的累積成果才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現今社會每天都會發生新事件,在社群上引發大小不同的討論度。這些事件也能成為行銷的素材,只要能好好利用、成功搭上熱潮,也將能讓產品觸及更多人。因此若能具備對時事的「靈敏度」,將能替行銷工作增加不少助力。另外AI工具的興起,已顛覆了不少大家的習性,在行銷工作上善用AI工具及正確發問,也將能事半功倍。課堂分享至此,引發了學員們與老師的熱烈討論,對行銷工具及AI使用的技巧展開了更多分享及交流。
在參與觀察中持續累積
在台灣的藝文團隊通常人力都很精簡,除了大規模團隊或是場館,甚少能夠有專門的人力負責單一業務,行政同時會需要負責團隊的多項事務,包括行銷。而行銷工作又包含銷售、公關、推廣活動及異業合作等多個面向,每一個項目都是一門大學問。在眾多工作中要能面面俱到實屬相當不易,而要能做到好,除了多年的經驗累積,平時的「做功課」也是很重要的。多看表演,在參與中觀察,看看不同團隊演出所吸引到的客群、習性,及行銷操作方式等,也是一種快速增加經驗的方式。
看似微小,但其實很強大的擴大機
作為藝文團隊的行政或行銷,其實都有著另一個身份——藝術家,更是位實踐家。為了要將藝術產品行銷出去,需要足夠了解產品的藝術價值,並將其轉譯成目標受眾可以接受的語言,讓更多人看見。了解需求、產品定位、善用工具,以及各種的持續累積,和最重要的相信夥伴,是筆者在課堂中所注意到的筆記。雖然在幕後做行銷推手,未必能像藝術創作家一樣被認識,但相信只要能達成行銷工作的目的,找到自己在其中的成就,並持續為藝術服務,成為個出色的音響擴大機,總有一天會有顧客來詢問你的品牌,在筆者看來這將會是行銷最大的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