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art 啟動!【洗頭計畫】Shampoo is telling a story 2020新篇章

|你是否有一個值得紀念的洗頭經驗?

鄰里總有一間髮廊,作為社區資訊交換集會所。在髮廊享受指尖按壓在頭皮的時刻,人們可以放鬆的吐露心情,鄰座嗡嗡的吹髮聲,成為安心交換故事的天然屏蔽。洗頭,是一種親密體驗的消費,同時是日常行動中曖昧儀式性地代稱,藝術家張剛華創造了「暫時性親密Temporary Intimacy」這個詞彙,觀察到洗頭與被洗頭間所展現的暫時性親密,因著互動場域、對象身份、對話內容,使得每次的洗頭都具獨特意義。我們都曾有過在熟悉髮廊洗頭的經驗、或家人為自己洗頭的經驗、抑或幫親密愛人洗頭的經驗,「洗頭」就像一個存放生活資料庫的媒介,你是否有一個值得紀念的洗頭經驗?存放著你對回憶的思念呢?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社區劇場「洗頭:跟我說一個故事」活動照片—攝影 周子淨

「洗頭計畫」為藝術家剛華創作之田野調查藝術實踐行動,2019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海外藝遊」專案,至泰國曼谷Tentacles Gallery、菲律賓達沃Rm.74 Art Space進行為期共兩個月的駐村計畫。隨後以不同展現形式發表於法國國家舞蹈中心之CND Camping, School Marathon、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亞當計畫」,以及思劇場所舉辦之2019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募集特定居民以社區劇場方式參與合作。—— 文字提供 張剛華

|2020洗頭計畫新篇章X新社群X新場域

過去,洗頭計畫曾在泰國曼谷、菲律賓達沃、法國、臺北大稻埕等地,與「當地民眾」進行洗頭的故事交換,2020年,藝術家張剛華將藝術實踐的標的聚集在臺灣的東南亞新住民,離開故鄉於異地發展新生活的人們,原鄉的慣習、生活智慧、回憶皆被帶來臺灣延續著。Thinkers’ Studio與藝術家張剛華將前往桃園中壢印尼坤甸新住民社群、臺北中山北路菲律賓新住民社群交流,觀察「洗頭」行動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地方社群、個人間隱含的故事文本。

|洗頭做為故事傳遞媒介

本次邀請上述提及之兩個社群的新住民參與,多次走訪社群後,擇定有意願的新住民成為參與者,藝術家透過洗頭創造與彼此間的「暫時性親密」,使參與者進入藝術家提供之特定情境,引導參與者描述自身經驗,分享人生故事,藝術家則梳理故事中出現的特定對象;隨後互換身份,參與者將藝術家想像為故事中的特定對象,為藝術家洗頭,於過程中藝術家揣摩其欲展現之情緒及言語,使參與者在這短暫瞬間產生「錯誤投遞」,透過這錯誤投遞,讓參與者有不同情緒的表達管道、方法,亦從另一種角度觀察「洗頭」行動在人類生活中的觀點。

|前進在臺新住民社群,攜手在地單位採集故事

中壢及臺北社群,將分為兩場次執行,為深入理解認識,中壢場我們邀請到深耕在地關心地方藝文的「桃園藝文陣線」合作。桃園藝文陣線於2018年啟動南向計畫「中壢家,坤甸味」,發現居住在中壢的坤甸新住民仍保有家鄉佳餚的好手藝,巧妙地,坤甸客家味竟與中壢客家味有幾分相似,且每一道佳餚都藏著家鄉故事!於是以「餐點」作為故事交換媒介,發起「餐車計畫」。本次中壢場將結合洗頭計畫與餐車計畫,一起在中壢社區內舉辦成果展,邀請在地居民加入,使地方文化與東南亞議題產出新的社會實踐。臺北場Thinkers’ Studio與藝術家張剛華,將前往菲律賓社群——中山北路金萬萬名店城當中的美髮沙龍,實際執行洗頭進行故事交換。

更多詳細動態,請追蹤Thinkers’ Studio臉書粉絲專頁

邀請您,與我們一起了解新住民社群的故事,尋找記憶中的Country Road!


製作團隊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文化臺灣基金會
策劃、執行單位|Thinkers’ Studio
合作、執行單位|桃園藝文陣線
洗頭計畫藝術家|張剛華
Thinkers’ Studio總策劃人|高翊愷
Thinkers’ Studio協同策劃人|林珣甄
桃園藝文陣線策展人|杜彥穎
行銷統籌|潘姿彣
執行製作|陳俞靜、朱珮慈
動態影像紀錄|邱垂仁
平面影像紀錄|劉璧慈
書寫觀察員|林正尉
平面視覺|林彥志
英文翻譯|鍾錦樑
印尼文翻譯|梁芯櫻Indri Le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