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AM新手村闖關記—2023日本橫濱國際表演藝術會議觀察

文/聚思製造端國際發展暨專案經理 李芷蔚

本文寫在筆者作為聚思製造端國際發展經理首次參與2023年12月1日至17日期間日本橫濱國際表演藝術會議(Yokohama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Meeting 2023,下簡稱YPAM)當下及回國後的觀察整理。

這次聚思製造端以兩大事件目標參與2023年底亞洲最後一場國際年度會議,包括:作為台灣合作平台單位參與由YPAM 伙伴節目「橫濱舞蹈節」中,由日本知名編年家梅田宏田主持發起的演出製作「能動者平台 #4」(Movers Platform #4) ;同時,亦作為台灣民間獨立藝文平台單位,由團內的國際經理人員參與YPAM相關的Fringe節目、國際交換及圓桌會議。

為聚焦討論,本文將集中分享以筆者以初階國際經理人在參與YPAM國際交流及會議期間的新手起手式和自身對國際交流意義的思考,關於「能動者平台 #4」的內容則可以請讀者往連結中其他文章了解。

在對話中型塑自我 所謂交流 你到底在找甚麼 

“So what are you seeking for here?” 這是筆者在YPAM Exchange歡迎酒會中被剛打開對話的對象反問的一題。作為新認識的開始,也許這個題問有點直接,但站在國際展會上,卻是一題無法回避的入門直球題。如同其他亞太地區的國際集會如曼谷BiPAM、墨爾本APAM、首爾PAMS等,橫濱YPAM作為亞太地區當中歷史較長的當代國際表演藝術交流及會議,過去曾是國際製作人及單位組織進行生態交流及節目買賣的一級戰場,隨著近年國際藝文生產的形式及時程拉長,各國表演藝術預算下降及世界經濟、娛樂市場需求變遷等,買賣節目式的國際文化互換及合作交易漸漸退出YPAM首席重點,轉而替代成一種更重視國際生態資訊交流和需求性合作網絡形塑的相談場合,這一流變顯見於會議名稱從「市集」轉移成「會議」。

因此在討論最密集的7天Exchange日程中,想要從五花八門的議題分享、呈現、圓桌會議到每天流水席般,從早上1000至深夜0200的「聊天」中,想要有組織性地鎖定自己關注的議題和找尋有效的對話單位及對口,就必須先誠實反問自己「What are you seeking for」的定位題。事實上,這題的答察對筆者這類相較年輕的國際經理人來說是流動題,而有趣的是在YPAM期間,筆者的答案亦自動隨著數天密集的對話及反覆簡介中,快速延伸拓展。

舉例來說,從第一天的回覆中,筆者只能回答出簡單的「Partnership」,但隨著數天與不同文化背景及工作角色反覆對話。筆者自然就發現在不同文化脈絡及工作角色下簡單的「Partnership」對每一個人卻有千千萬萬的潛在定義,因此筆者試圖在下一次的對話時先對「Partnership」作出自定義和解釋,過程不由會企圖回想梳理自身工作的環境設定、正面對的問題、作為藝文工作者所能提出的創意解決方法等,最後才回到為實現解決辦法的「需求」上。接著,對方通常會從另一文化、資歷或角色視點,試圖理解和回應對「Partnership」的想像及提問,在這個時間點,你可能會找到跟你理解相近的回應,因而從來回中持續圓滿自己的說法,也有可能被對方回應截然不同的想像和定義,引來下一波的內在與表達的重新審視及視野轉換。加之在7天的密集性討論中,人人都是時間寶貴的,因此每次對話就是你精煉屬於自己表達策略的好時機。通過不停地實戰對話,更有效的自我觀點和思考表違也被急速形塑。所以在筆者角度,常言道的「交流」創造成長,就是因為我們會在「交換」和「流動」不自覺的促進新的觀點和視野,只是這一現象在YPAM這種密度極高的國際場合大約就是開了時速乘三的魔法Buff。

來吧 展現談資 大方享受別人觀察你的工作和個人口味

當然,要想從國際交流中成長及達成需求目標,除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和腦力滔滔以外,作為新手村玩家,在國際場合怎樣展現出你的談資,讓別人有機會來觀察你及你的工作方向和個人口味,也是能否引發數天內更多可能認識的重點交流策略之一。

在這一點,筆者這次比較幸運同行還有團內其他更資深的國際經理及其他國際舊識,通過大家的串連和認識,實在為筆者通關新手村任務提供了不少快速通道和神隊友。此外,通過YPAM的邀請,筆者任職的單位聚思製造端也以藝文實踐者(Art Practitioners) 聚合平台的角色設定,主持其中一場以「Supporting System for Independent Art Practitioners」為題的圓桌會議。這種具曝光性的參與在策略上也能協助筆者在國際場合技巧表達自己對甚麼議題有所關注及正在以怎樣的資源及手法回應議題,加速其他參與者對筆者的工作觀察及個人立場的展現。

但誠然,展現談資的手法絕不止於前面的方式,不論是正在工作的內容、個人審美、觀點、藝術口味、生命背景都可以被轉化成你與別人打開對話的策略武器。重點是在卧虎藏龍的國際場合,就是一片大草原,大家都在平等打量彼此(當然資歷深厚的國際經理人會更快狠準),但作為新手,怎樣大方又開放地向人們發送信號,讓有同質性的對象找到彼此定位坐標是非常重要國際關係起始式。而在展現談資時,不時地後退觀察投來的審視、探問和好奇視線,你會發現找到接下來的對話漸入佳境,大家跟你討論的內容會愈發易於回應,甚至對方能更易對你的觀點產生印象和回應,而同一時間也會有目標不同的人員明確把視線從你身上移走,這就是在筆者所謂的草原過濾的必然過程。

在筆者角度,屬於我們這一世代的國際交流與亮相起步式,比之強行讓自己亮出作品或成續,也許從各種small talk或觀察細節中大方展現自己的思考和個人特質,讓大家留下對你的印象和理解,是更實際的播種階段。所以,練著享受吧!各種草原上的觀看與被看。

山有山之遙 水有水之深 參與國際場合也是自我進化過程之一

文章的最後,筆者想分享個人作為新手藝文實踐者在國際場合上的體感,與從中找到的國際交流參與意義。有時筆者觀照自身與同世代的藝文實踐者,在大家決定參與國際場合時,常因需離開自身熟識的文化環境和脈絡而有不安感及壓力,或是會以道行尚淺為由,認為自己到場也只能是「朝聖」,輕看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場合的需要。當然這一體感和判斷與前面提到的個人特質和機遇有一定有關,筆者沒有一元定調的意圖。

但筆者個人在面對國際交流時,一直抱持所謂「山有山之遙 水有水之深」的想法,任何事情都會有山外山,人外人,特別是文化本來是一道變幻無窮的大題。我們的不安感大抵來自對前方的未知,不論今天我們是身在國內還是國際場合。然而有趣的是,在國際場合,因應人人背景不同和各自經歷的不可複製性,反而每個人都有自身擅長或有利的文化理解及優勢,創造出某種較平等的意見及觀察交換可能,有時更有一點從不同次元維度解構視點的趣味。

且所謂萬尺高樓平地起,參與國際交流往往是很好的新手觀察和實戰機會。打個比喻來說,就像大家都有基礎配備的100點基本技能點,但我們都因為自身的環境生態、未來構想和行動積累,把技能點進行不同策略分配,進而產生出個體性。國際交流和探索,對於剛從新手村出發的筆者而言,就是跳脫自身觀點和生活環境限制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它的意義也許不在立竿見影式地成就當下大事,而是在更廣的市場維度中借由找到跟你同質的玩家,互相參考與學習對方的配點方式,幫助加快形塑屬於自己的配點方式,確立靠近理想中的自己的可能路線;或是也能讓你分辨出跟你異質的玩家,通過別人的經驗,避免用錯力氣走到另一配點結果。在這個基礎上,不論你當下道行如何,國際交流大抵都是藝文實踐者永無止境的自我進化過程之一。

因此,與其困在一方山海之間,仰頭數著前方未知的山遙與海深,若有機緣到國際場合不如跳脫出去,善用機會在真踐中形塑自身的可能出路。


日本橫濱國際表演藝術會議(YPAM)是從1995年起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當代國際表演藝術交流及會議,為亞洲表演藝術人員發表創作、網絡連結及交流資訊的重要平台之一前身名為日本東京表演藝術市集(TPAM),2011年從日本東京移師橫濱舉行,為亞洲其中一個最具影響力的表演藝術市場。2023年會議以4大部分組成:由YPAM自製策劃的Diection節目、由公開徵集而來的Fringe節目、會議重點的Exchange交流及伙伴項目Joint Program,諸如「橫濱舞蹈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