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創作計劃:《在異鄉尋家》

文/林慧盈

年初面談到後面差不多結束,翊愷突然開口問:

「妳會想要住在這裏嗎?」

「目前還算不錯,就看看簽證之後可否繼續待嘍」

「…等等,你是説住在台灣還是這個空間(思劇場)?」

「思劇場喔(一個微笑)」

「喔哈哈哈,why not? 這裏還蠻舒服的啊,而且樓下迪化街有些賣海產乾貨的店鋪,有點像香港的海味街,是熟悉的感覺~」

就這樣,便開啟了今年住在思劇場之旅 (?)

當然住在思劇場並不是做這個計劃的目的,但現在也就奇妙地變成其中一部分了!時間飛快,在思劇場駐館的日子也過了一半,是時候該來說說最近在做的事:)

對於自己的定居與定位的茫然:哪裏為家?何以為家?

在不同時期被問到這問題,答案都有所不同。尤其在剛結束的Covid-19時期,接近三年都沒有辦法回家;跟親人相隔彼岸,再加上向來所熟悉的人事物逐漸消逝或散落在世界各地,原本的「家」還算是「家」嗎?

面對各種身份跟認同上的分裂,難免出現對自己處境感到焦慮及迷惘:「兩頭唔到岸」。

地方之於自己,老實來說,重要嗎?居所對我來說又是甚麼樣的東西?

剛開始駐館的時期,偶爾排練完順便在思劇場留個一兩天過夜,後來直接從原本住處拉「架罉」過來,連續在這邊住一段時間, 「駐館」索性當成了「住館」。

洗完衣服後在場上晾乾
準備晚餐:炒菜+弄湯

在場上排練的時候動動腦動動身體、閒時躺在地板耍耍廢、餓了煮一下東西、偶爾有朋友上來作客聊聊天;累了的話便上樓梯到床上睡覺,又或者拿坐墊直接席地而睡。落樓下永樂市場逛逛走走,永遠都有新的樂子可以發掘。

Research & 交流:「我的身體 · 我的城邦」身體工作坊

初秋將至,在思劇場籌備的身體工作坊也在9月中旬順利完成了。

舉辦這系列的工作坊,除了自己身體上的research,也想對外舉辦活動跟大眾交流。透過場上的空間、聲音跟身體,以自我覺察、動作探索以及表達性練習的方式,跟場上的夥伴們一同尋找、交織各自身體可以發展成的樣貌。

工作坊在7-9月總共進行了5次,資訊釋出後不到一天就已全數額滿(報名跟個人腎上腺素的上升速度直成正比!)一些過往秉持的想法,在場上夥伴們的參與、回饋底下亦產生一些頗大顛覆的時刻,出乎意料卻又蠻奇妙的。謝謝參與者們的投入且給予這些珍貴的時光,待之後較空閒時去好好整理組織,有機會再上來分享!

工作坊側拍© 軾妤

現在回望,其實這個暑假過得很是充實;ideas持續整理萌芽、如火如荼地滾動著,自己也有點期待十一月底分享即將長成的樣子!

外面的絢麗色彩跟裏頭像煙火般的碎裂思緒持續乍現且攪和著,期許於這些種種之中,找到之間的縫隙不要亂了步調,好好生活。

Stay tu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