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俊德、施旻雯;圖/施旻雯
《外公給我的一堂表演課》|「你給我的一堂表演課-旻雯」
「你給我的一堂表演課」是《外公給我的一堂表演課》創作過程中所設計的創作階段開放排練室活動,對我來說也是創作初期的自我練習。
創作之於我,是與生命相輔相成的一件事。關於這次的創作,「對談」是我在創作前期很重要的一部份。我將打開排練場,邀請更多人,進來我的創作中,在發展過程中一同對話,期許創作能出現更有機的可能。
在這次的活動裡,我將它命名為「你給我的一堂表演課」,活動緣由來自我的創作筆記中,其中一段書寫:
「談論的目的並非改變對方,或是提出建議給對方,而是在這之間,有沒有機會可以透過對話、傾聽,來連結一種信任。這份信任我認為跟表演有著極大的關係;表演和觀眾之間是在建立一種信任關係,如果彼此都能夠信任對方正在給予的,那個關係會產生一種影響,藝術將變成“動詞”。」
在「這一堂表演課」裡頭,每一個參與者成為我的老師,從彼此的交流開始,透過每一位參與者的分享和提問,我試圖透過目前所搜集的《外》素材去現場排練、表演回應,同時關照日常生活與表演之間的連結。
關於參與者:施旻雯,工作坊後所提供的回饋:
整個過程擁有很多想像空間,思劇場的每個角落因為表演者用身體用聲音用故事去填入著不同色彩,因此慢慢的像拼圖一樣把思劇場這個空間一塊塊用不一樣的背景、畫面及故事拼接成創作者所造的世界。
在進入這個階段之前,也因為先和俊德聊了關於自己、家人、工作或過去及現在的狀態、聽了俊德分享這次的創作概念,也有了些自己的提問,即便表達出來的只是片段,但「提問」這顆種籽已經種在自己心中,不斷蔓延以及觸碰內心深處那些不想或不敢的角落,因此在這裡建立了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某些連結以及對於種種提問的思考。
聊完後,離開了那張俊德說「很多人來聊天過的那張方桌」,我到處走了走,消化一下剛才聊的那些。走到二樓坐下來時,此時俊德也拿起麥克風找一些老歌開始唱,某幾首老歌的能量及文字非常強大,直接會產生某種連結而有些情緒,但因為我剛好在二樓的角落,可以很安心的釋放。
然後我和俊德交換了視角空間,換我在講故事的那邊抬頭和二樓的俊德分享,多了些不安因為二樓的燈光偏暗只有我頭上那些燈亮著。
「一個我也看不清楚他是怎麼樣的切換」,感受到表演者時而進入了一個狀態時而又變成同學朋友般的說笑,老實說我根本抓不到俊德的節奏,猜不到下一刻是誰?發生了什麼事?但就是會被這種驚喜給吸引以及默默被引導到一個地方,在每個空間說著故事,這個空間就被俊德再創造,而我身為一個觀者?或也是在其中的表演者?而會在這裡又再次在腦中創造出對於這刻的回應,我覺得不斷的有訊息出來但又有個自由及自在的空間可以選擇想或不想接及回應這個當下,我蠻喜歡這個流動以及俊德在裡頭有著屬於他的幽默感去提問回應自身或這個空間、物件。
最後收尾在音響那個角落,有擬人化的音響、幕後的一批的表演者(電腦點播的歌手)及老歌成了語言對話的一種,看似俊德的獨角戲但我總覺得那個角落及電腦裡充滿各種模樣性格的人,有時候的對話也會覺得那個音響就好像是我,俊德正在和我對話。
在「表演者」、「自己」、「角色」不停的流動,我也會因為俊德的切換而切換,不只是一個觀演關係,有時候俊德所假想出的畫面,我也會在自己腦中假象一個我所聽到想像的畫面,也好似在當中表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