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俊德
《外公給我的一堂表演課》創作隨筆
剛才在洗澡。洗澡時,我會有很多關於創作也好,生活也好的點子、想法出現,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就在今天洗澡時,我突然閃過:「我應該先來寫一篇關於自我介紹的文章。」於是我開始寫下你正在閱讀的這篇文章。
該從哪裡說起才好?我想⋯⋯
於是我決定用平常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方式先起頭:「我是俊德,高中學戲劇,大學舞蹈系畢業,現在是一名自由接案表演藝術工作者、創作者。」通常不是該領域的人聽到都會說「好酷喔!學戲劇是想當明星嗎?舞蹈系是跳什麼舞啊?街舞嗎?」聽到這類的回應,我總是依然不厭其煩的解釋清楚我在做的事情;然而我也非常明白,表演藝術在當今社會的理解中,對多數人依舊陌生。
好。回到我的自我介紹,給你們看一篇平常我申請各種計畫的一頁A4自傳。
「把世界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 故事工廠藝術總監 黃致凱
小時候就知道自己喜歡藝術。我生長背景簡單,父母從事工業,爺爺奶奶則務農。從小生活在高雄市阿蓮區,是個純樸的地方,鄉下資訊相對城市少,加上當時網路不普及,讀書之於對未來還沒有太多想法。但記得國小有一門課是「藝術與生活」,美術老師曾播放雲門舞集《薪傳》DVD給全班看。紙風車劇團也曾巡演至阿蓮國小,我想,「藝術」這顆種子在那時候已經悄悄種下。
國中時期學校的表演藝術課,我的任課老師許靜芳傳授了國劇花槍,是我接觸表演的開始!國三那年,雲門的《九歌》在高雄至德堂舉辦校園推廣場,是我第一次進劇場看演出,被一切深深吸引,於是決定學表演!
來到高中,開始學舞台劇,有一天,我同學對我說:「劉俊德,你那麼愛表演、愛演戲、愛跳舞,你知道Pina Bausch是誰嗎?」,「我不知道。」我説。剛好那年烏帕塔舞蹈劇場來臺演出舞碼《帕勒摩 帕勒摩》,那是我第一次進到國家戲劇院,因舞作強大的感受與震撼!我開始決定要學舞,當然也從沒放棄舞台劇表演。
很晚才開始科班訓練,舞蹈程度仍然不足,大學起初踏不進舞蹈系門檻,但幸運地考上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故此繼續加強我的肢體能力,對於當時的夢想始終沒有放棄。大二下學期如願經由轉學考進入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除了學校課業外,為了爭取更多機會,我開始練習書寫各項計畫投件、把握各種有關表演的徵選,種類包羅萬象。至今走在表演藝術的路上,即便有時失落感很大,但我總是回望自己走過的路,看看我的初心,並選擇再次去相信表演這條路的選擇。
許芳宜說:「這輩子只要贏過一個人就好,那就是自己。」
我期許,也能不斷超越每個階段的自己。
以上是我「踏上藝術這條路」的過程。
而我今年24歲(沒錯!我只是看起來比較老,但我不在意,我很老派。)
大學畢業兩年後,帶著表演藝術工作者身份,進入社會,要面臨的挑戰很多,多數時候可以說是夾縫裡求生存,像我這樣一邊打工、一邊表演和創作的人比比皆是。但老實說我認為臺灣的藝術環境其實很友善;我是一個至今還沒有機會出國過的人,無法去比較外國和臺灣的藝術環境差異,但只少我現階段在這塊土地上從事藝術相關工作,感到幸福和自由。
在這幾年的創作中,我也時常迷失,特別是關於自身這種雜學背景,導致自己看似什麼都能做,卻也不敢把握說自己的專業是什麼;但透過創作,似乎可以在每一次的過程中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麼。每當他人問我:「作為一位藝術家、創作者,你關注的議題是什麼?」起初我真的回答不出來,甚至責備自己怎麼可以對這世界這麼不關心;但現在慢慢的走,慢慢的去思考這件事,至少現階段我會說,我希望我誠實的去問自己每一回的創作中想去處理什麼?想說什麼?而我會認為這就足以構成一個議題了。
回扣到這次《外公給我的一堂表演課》,近期的工作關鍵字為「溝通」與「過程」。表演藝術和觀眾的關係,是一種溝通,而我覺得「信任」是有效溝通的基本條件;另外,「過程」則是這個創作想要去體現的事情,通常觀眾很少有機會去參與藝術創作的過程,在這個還不是以演出為導向的創作前期,我希望能打開更多,期待看到更令我意想不到的創作過程。
最後,我是俊德,我深深感謝每一個閱讀完這一篇文章的你,然後我最近設計好自己的名片了,如果我們有遇見,可以跟我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