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3 亞洲當代表演藝術學習平台—參與藝術家工作日誌一

文/李文皓

  CP3(全名為Certificate Program for Critical Practice in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是一個線上國際共學平臺。主要由印太地區表演藝術創作者組成的8位導師與14位年輕藝術家,以線上的方式進行為期半年的共學與交流。在談起CP3之前,我想先透露自己對印太這個框架的無知。

  我是一名浸淫在日本動漫文化的人,小時候最喜歡的動畫是早期的櫻桃小丸子。在這裡我想詢問正在閱讀此篇文章的人一個問題,你知道小丸子當年單獨去南島旅遊究竟是哪一個國家嗎?我不斷回想究竟在動畫中提及的「南島」是什麼地方,卻怎麼也無法確定。從南島二字僅能推敲出是日本南邊的島嶼,這樣說的話臺灣也符合日本南邊島嶼的條件。當然,我們從小丸子南島的好朋友莎莉的語言和穿著可以看出來並非台灣而更接近於東南亞國家。細究動畫中的劇情,僅有小丸子姊姊在台詞中提到「泰國」二字。因此南島二字,提的可能是泰國的某個度假島嶼。當然,有趣的並非考究究竟小丸子去了什麼地方,而是當時的台詞翻譯僅僅以「南島」概括了整片太平洋、印度洋的國家們。日本距離臺灣的直線飛行距離為2164公里,而距離劃分為東南亞國家的菲律賓直線飛行距離僅為1206公里。然而因為20世紀以來歷史、文化交纏,我們總覺得日本是一個既親近又熟悉的國家,而相對於菲律賓卻相當陌生。即便台灣與許多東南亞國家們同樣在語言、文化上共享了南島語族的遷徙歷史脈絡。然而在清帝國時期為數眾多的漢人移墾至臺灣定居後,以漢人為中心的史觀主宰這座島至今,僅在台灣實踐民主化之後才相當緩慢地往多元向度的台灣島史觀滑移。

  扯遠了,但我想在參與任何一個國際平臺前,藝術家可能要先問問自己對於國際的框架究竟有什麼見解?當然,這並非CP3這個平臺最主要的目標,「如何進行對話」卻是我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問題。我曾認為台灣真的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島國,曾經走過數次殖民、威權、民主化以及如今所面臨的印太戰略地緣政治挑戰。然而把這個視角轉向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或新加坡等國,只能得到不論哪個國家我們每個人都有相當fucked up的歷史處境。於是,我彷彿多少有了可以進行對話的基底,那就是我們都是一群傷痕累累的傢伙。並不是要比較誰比較慘,但可以分享有多慘。

  於是在課堂中,我經常向每個導師進行一個提問。「請問你的作品在本國內的反應如何?」即便這些導師都已然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家,而且每位導師真的都是真材實料卻無一倖免的在國內無法獲得重視。以泰國編舞家皮歇為例,其地位在台灣或在歐美國家都可足稱大師等級的編舞家,其取自傳統用於當代的編舞路徑仍然不被泰國的學院所接受。菲律賓編舞家Eisa Jocson同樣已是享譽國際的編舞家,作品也受到台灣觀眾的喜愛。在本國仍然受限於菲律賓稀少的文化基礎建設而苦無發表作品的機會。其各自的原因當然都涉及相當複雜且長久的因素以及這些導師們都是受益於西方審美視角的藝術家,而我也不諱言自己是一位相當西方審美視角的觀眾。提出以上案例並不是要對台灣藝術家進行「大家已經很幸運了!」的溫情喊話,而是不管身處哪個地方都有其難度。而台灣表演藝術的問題可能就在於相當安心地待在台灣的框架裡,包括我本人都是。

寫於5月30日 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