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盈《在異地尋家》創作前期呈現-Make yourself at Home
關於創作計畫
Make yourself at home ——
平常拜訪親友家的時候,為免讓客人拘謹,對方通常都會說「當作是自己家就可以了!」
Make yourself at home ——
漂泊的第十年,我在想:會不會有一個可能是,身體本生就是自己的家?
年初啟動了創作研究計劃「在異地尋家」,透過身體練習、舉辦工作坊、住宿煮食、夢境聯想等活動,思考對於自身的身份認同、身體覺察以及在地社群之於自己的關係及重要性。
在思劇場斷續進出半年多,匯集各種對「家」跟「自我」的了解、定義以及想像,並於11月下旬作前期呈現;透過用身體尋「家」,到了解/嘗試讓身體為「家」的過程裏頭(and still on-going),與大家分享有關目前的定位,交流彼此所嚮往的歸宿…
*此計劃同獲菁霖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
–
‘Make yourself at home!’
When you visit a house of your friends, they would usually say this to make sure you are comfy at all——
‘Make yourself at home!’
10th year living outside my hometown, there’s a thought constantly arousing my head: how about my body is actually my home itself?
Taking Thinkers’ Theatre as a site of residence, Winnie is going to share her work-in-progress《Finding Home Aboard – Make yourself At Home》. Through exploring and questioning about her self identity, sense of belonging(s),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and mobility as an “outlander”, she will unfold her ongoing research process: Home as a body attempt.
關於創作動機
「家」在何方?
在不同時期被問到這問題,自己回答都有所不同;前陣子接近三年都沒有辦法回家,那段期間跟親友相隔彼岸、眼見向來所熟悉的人事物逐漸消逝,原本的家還算是家嗎? 面對各種身份跟認同上的分裂,難免出現對自己處境感到焦慮及惘然:「兩頭唔到岸」。
「家」是甚麼?
是一個地方以外,或許是一些人、一種氣味、一種顏色?
可以甚麼都是、甚至也可以甚麼都不是?
一開始以為是在尋找一種「甚麼」,到頭來發現還是難以避免地得面對有關自我的梳理;而梳理之中,「離散」這詞目前似乎佔據了頗大的席位,無論在物理上還是心理上。
於是在尋覓這些若隱若現的碎片中,試圖拼湊出它們能夠成為的樣子。
《在異地尋家》-Make yourself At Home
11/24 (五)-11/26 (日),共三場
- 11/24 (五) 19:30 (19:10可入席)
- 11/25 (六) 17:00 (16:40可入席)
- 11/26 (日) 13:00 (12:40可入席) *廣東話/English
費用 | 250元
報名方式 | 請填寫報名表單
活動回顧
Photo Credit:林筱倩 Lin Xiao-Qian
林慧盈
出生及成長於香港,2014年赴台修讀台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畢業後持續與當地藝文團隊及藝術家合作,包括壞鞋子舞蹈劇場、看嘸舞蹈劇場、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饕餮劇集、王世偉、吳宜樺等。喜歡表演、喜歡創作、喜歡探索身邊不同的人事物,亦因舞蹈帶領,遊歷到各地各處跑跳交流。
長期居於異地亦促使自己思考有關個人與城市、社會間的連結,希望可以透過表演藝術拾起感官覺察,尋找與人群連結的更多可能;近期致力用身體作為主要的實踐媒介,嘗試探索身體跟當刻社會現象與環境所對應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