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 top
Follow Us
—
Skip to content
關於我們
團隊成員
最新消息
核心計畫
創作陪伴支持平台
東南亞當代表演藝術性別創作網絡平台
專案活動
國際藝文發展資訊
觀察書寫
活動側寫
創作日誌
營運空間
思劇場
藝啟學-修德國小
藝響空間-林森59
EN
© 2023 聚思製造端保留一切權利。
8f-2網頁設計和維運
。
© 2023 Thinkers'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and maintained by 8f-2.
Follow Us
—
Search for
2022年 場地陪伴組
2022年 微型創作陪伴計畫
陪伴藝術家
江之翠劇場《亞洲傳統藝術音樂身體培訓計畫》
Tags
傳統藝術
,
印尼舞蹈
,
成果發表
,
東南亞文化交流
,
越南歌籌
江之翠劇場自2020年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重啟梨園戲身體培訓課程,輔以越南歌籌傳統藝術訓練的「亞洲傳統藝術音樂身體培訓計畫」,在2022 年獲文化部東南亞文化交流補助,今年希望可以與越南河內及印尼日惹藝術家交流,深化彼此傳統藝術的技藝。
本計畫將安排江之翠樂師團員與兩位越南歌籌 ( Ca trù ) 傳承者進行傳統藝術深度交流,並且安排江之翠演員與印尼著名舞蹈家Mugiyono Kasido進行交流學習,期待這兩項聲音與身體的工作坊可以持續探索表演者有機的狀態。
活動|
江之翠劇場2022亞洲傳統藝術文化系列活動
12/9(五)19:30-21:00,Gangatsui’s Talk:越南歌籌文化講座
12/10(六)14:30-16:00,Gangatsui’s Talk:爪哇舞蹈文化講座
12/11(日)14:30-16:00,Gangatsui’s Present:亞洲傳統藝術音樂身體培訓計畫成果展
活動地點:思劇場(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巷1號
團隊|
江之翠劇場
創立於1993年。創團團長周逸昌先生2016年於印尼求藝途中驟然離世,現由資深團員魏美慧及陳佳雯在2017年於台北市重新立案,並擔任正副團長一職。為建立起一套屬於東方人身體的訓練方式,江之翠劇場導入「南管」和「梨園戲」作為演員訓練的主要內涵。劇團重啟營運後,不僅延續前團長南管現代化的理念,更肩負推廣南管與梨園戲的使命,在不違背其藝術本質精神的原則下,嘗試新的結合,讓傳統藝術美學與現代劇場表演共融,激發當代展演火花。
江之翠劇場
江之翠劇場
團長|
魏美慧
1993 年加入江之翠劇場,生旦兼學,同時通曉前後場,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南管梨園戲傳習計劃」專攻南管音樂與生角。傳統戲曲演出外,更與多位現代劇場導演合作,跨足環境劇場、紀實互動劇場、舞蹈等多樣演出形式。
副團長|
陳佳雯
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同校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自 1999 年加入江之翠劇場,曾赴福建泉州與梨園戲大師陳濟民學習南鼓。多年來經常與友團合作,擔任南鼓、北管打擊樂等演奏。
製作人|
劉宛頤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碩士班、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雙主修中文。南管學習者,先後於青玉齋南樂社、江之翠劇場,及鳳聲閣精進技藝。曾與臺北海鷗劇場、香港浪人劇場、真雲林閣掌中劇團、義興閣掌中劇團及阮劇團等合作。
團員
陳彥希、廖于濘、林子惠、葉依婷、陳怡璉、葉冠廷、賴虹綾、劉宛頤、董旭芳、劉孟翎、陳曉音、盧盈妤、葉蒨蓉(依入團時間順序排序)
活動回顧
2022 微型創作陪伴計畫 場地陪伴組|精彩回顧
更多創作陪伴計畫......
洪敬庭《演化失調:當代病態》
劉俊德《外公給我的一堂表演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