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nkers’ Studio 思劇團 X 複象公場 』
夜探大稻埕,編織屬於你我的大稻埕故事!
號召🙌🏻喜愛的大稻埕的夥伴們站出來!
今年度Thinkers’ Studio 思劇團與複象公場一同合作,邀請你一起走進入夜後的大稻埕。
遊走在巷弄之間,來場夜間遠足,
就像是進行一場時空穿梭之旅,品嘗各個空間傳遞出的故事,
藉由工作坊探索這塊土地,共同編織出屬於你與大稻埕相遇的「城市記憶地圖」。
🚩 工作坊簡介| 可單場次參與,全場次參與更能感受入夜後的大稻埕魅力!
04/27(二)身體與空間,為夜探做準備
活動時間:18:30-21:30(3小時)
活動地點:思劇場(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巷1號3樓)
活動內容:
●體感感知開發:空間與肢體的練習
●觀察身體的理性與感性反應
●空間與故事的連結分享
04/28(三)夜探大稻埕,出發去
活動時間:18:30-21:30(3小時)
活動地點:埕樂通(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7號)
活動內容:
●遊走大稻埕:先將視覺屏蔽遊走,利用其他感官來感受大稻埕帶給自己的記憶連結
●視覺回歸後,再次感受大稻埕空間
●分享自己記憶連結最深刻的地點與空間
04/29(四)大稻埕感官地圖
活動時間:18:30-21:30(3小時)
活動地點:大稻埕北街十連棟、埕樂通(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62號、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7號)
活動內容:
●集合參與者的路線與地點
●共同創作記憶故事地圖
備註:三天行程將以學員當日情況與能力所及調整,講師與主辦單位保有異動權利
🚩 課程費用|免費參與
(歡迎大家樓上揪樓下,廣邀親朋好友一同參與!)
社區劇場合作藝術家- 複象公場
複象公場於2014年創立。「複象」取自於安東尼‧亞陶的書名《劇場及其複象》,而「公場」則是取自於工廠的諧音,同時指涉公共場域,期望提供導演或不同領域的劇場創作者,嘗試新戲劇編劇、創作的場域。複象公場以劇場為載體,呈現在全球下語境的社會中人跟人的關係。跨越不同的思維,我們試圖使劇場成為生活的折射,讓觀眾能夠用不同的角度觀看習以為常的現實。
複象公場於2015年,以《出位Out of Place》以及《學英文》兩齣戲為創團作;2016年作品《遠方》入圍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並於同年以作品《她最後的華麗》入圍牯嶺街小劇場年度節目;2017年,複象公場《遠方》受邀至法國貝桑松戲劇節,《她最後的華麗》受邀至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2018年《遠方》受邀至假日亞洲劇場戲劇節;2019年,複象公場從《哈瓦那》舞蹈計畫出發,首次加入文獻考察,並定調為日後的創作模式。同年,複象公場也開啟了素人計畫,分別參與《我們在此出發》與製作《孩子》演出;2020年演出《大橋1988》再次以文獻以及田野考察的創作方法,結合手機應用程式,說出大橋頭被遺忘的舊故事。
王珩/Heng Wang
現為複象公場藝術總監。個人也參與許多的跨域作品創作,合作對象橫跨新媒體、視覺藝術與戲劇等等藝術家。同時與素人、樂齡舞者工作餘8年,近年開始肢體田野計畫並編導肢體紀錄劇場。作品包含2019年入選思劇團場地自主節目《我們在此出發》與2020受桃園傑出演藝團隊邀請之演出《跳針》。2019年也與複象公場一同編導青銀共演計畫,演出喬埃波莫拉劇本《孩子》。
李承叡/Cheng-Jui Lee
2015年於台灣藝術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主修導演和戲劇構作,畢業後開始以導演、戲劇構作、劇場策展人和戲劇教育者的身分在劇場工作。長期關注以社會議題為出發的創作形式,並且提出不同的問題意識置入不同形式的作品中。2016年創作《遠方》,或各地場館邀演巡迴中國、法國以及台灣各地。同年導演作品《她最後的華麗》於牯嶺街小劇場演出,並至中國北京巡演。2019獲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資助創作作品《回家》,預計2021年七月在台北兒童藝術節演出。
李承寯/Cheng-Chun Lee
2015年於台灣藝術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主修導演和編劇,以本土歷史、地緣政治以及都市經驗作為創作主體,並且在劇場中嘗試編導不同形式的劇場作品。2016年編劇作品《她最後的華麗》於牯嶺街小劇場演出,並至中國北京巡演。2017年受組合語言舞團邀請參與《嗚呼哀哉》創作計畫。2020年受到社區營造團體「大橋工舍」邀請,創作街區劇場計畫《大橋1988》。
※注意事項:
§ 工作坊參與人數每場次最低門檻為3人,參與上限為10人。
§ 主辦單位將會於工作坊前一週以Email提醒報名及工作坊是否開立等注意事項。
§ 由於工作坊第二天屬於戶外夜間遊走活動,請參與者需評估身體狀況是否參與。
§ 為維護其他學員之權益,本課程成班後,如需退課請於通知開課起14天前提出。